关注100天以上才能评论,雷军微博设置互动门槛
3月底发生在安徽铜陵的小米SU7事故,让曾经一天之内连发数条微博的雷军沉默了一个多月。在5月10日回归微博之后,雷军的动态并不多,不过近日,有媒体发现雷军的微博设置了互动门槛,只允许关注100天以上的粉丝评论。目前,针对这一事件雷军和小米公司还未回应。
3月底发生在安徽铜陵的小米SU7事故,让曾经一天之内连发数条微博的雷军沉默了一个多月。在5月10日回归微博之后,雷军的动态并不多,不过近日,有媒体发现雷军的微博设置了互动门槛,只允许关注100天以上的粉丝评论。目前,针对这一事件雷军和小米公司还未回应。
无叶风扇是一款非常不错的降温神器,但是市面上的无叶风扇种类繁多,有很多技术调校不佳的产品渐渐流入了市场,如果不小心买到了劣质产品,不仅难以达到想要的降温效果,还会吹起空气中的灰尘,对空气造成二次污染,长期使用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。那么无叶风扇怎么选?我进行
郭江鹏, 王鹏飞, 李昕昊, 杨欣, 李建平, 边永亮, 薛春林. 果园多风道喷雾机送风系统设计优化与试验[J]. 智慧农业(中英文), 2022, 4(3): 75-85.
近日,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引起轩然大波,此前,有博主测试后发现,这个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仅仅只是装饰作用,并没有风道作用,对于车辆的行驶并无大用。消息传出后,部分车主认为和当初的描述不符,纷纷要求退车。
2025年5月,一场由数百名小米SU7 Ultra车主发起的退车风波正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,将这家跨界造车的科技巨头推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。这场风暴的核心矛盾聚焦于小米汽车在高端车型SU7 Ultra上涉嫌虚假宣传与性能缩水——标价4.2万元的“碳纤维双风道前
之前提起小米汽车想到的都是排面,可随着3月铜陵高速上三个女大学生的燃爆事件发生。
5月10日早晨,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称,“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时期,情绪低落致其暂停部分工作与社交活动”。随后相关话题登上热搜第一。
雷军情绪低落的导火索,或是3月末发生在安徽德上高速的一起小米SU7车祸事故。三位年轻女性在这起事故中不幸离世,小米汽车也因此面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舆论危机。尽管雷军后续做出公开回应,但质疑的声浪却久久未能平息。
事情的起因是有博主通过实验发现,用鼓风机对着小米SU7 Ultra的“挖孔”前盖猛吹,但放在开孔上的纸巾纹丝不动。此外,有车主拆解前机盖发现,小米SU7 Ultra碳纤维双风道并没有链接刹车通风系统。
近日,雷军在微博发声,称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。他表示,自己情绪低落,甚至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,暂停了社交媒体互动。一时间,众人对雷军的艰难处境议论纷纷,有人同情,有人质疑。在小米SU7 Ultra打孔机盖事件持续发酵的当下,雷军此时
一些选装了4.2万元碳纤维机盖的小米SU7 Ultra车主认为,小米汽车此前曾宣传过碳纤维挖孔机盖版车型的赛车级碳纤维、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、能辅助散热、提升下压力等功能,但实际上除了双风道前舱盖的外观,内部结构与普通版几乎一模一样。
有小米SU7 Ultra车主指出,其花费4.2万元选装的“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”,实际功能与官方宣传严重不符。在小米此前的官方资料和雷军的直播中都曾表示,该配件“复刻原型车空气动力学设计”、“支持轮毂散热”等,可以提升整车性能。但根据车主实测,该配件既无法有效导
更早些时候,小米汽车因OTA事件对被锁动力的车主也表达了歉意,并提供5000积分和洗车机作为补偿,承诺提供免费取送车服务,以便车主升级新车机系统。
据悉,当初在宣传这台车的时候,小米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被赋予“完全复刻纽北赛道原型车”“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”“制动系统专属散热通道”等技术光环。与此同时,雷军本人更是在直播中表示,不能只做外观,内部的东西也都改了。更重要的是,这款碳纤维双风
首批交付的SU7 Ultra车主实测“打脸”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存疑。即需要4.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既无法有效导流,也难以产生下压力,直接从性能配件变成了“最贵”装饰品。
事件导火索源于5月7日小米汽车发布的一则致歉声明。这份姗姗来迟的公告,试图为SU7 Ultra车型存在的宣传与实物不符问题“灭火”。然而,当车主们发现所谓“赛道级空气动力学设计”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,实则是个连纸巾都吹不动的装饰件时,矛盾爆发。
首批交付的SU7 Ultra车主实测“打脸”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存疑。即需要4.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既无法有效导流,也难以产生下压力,直接从性能配件变成了“最贵”装饰品。
首批交付的SU7 Ultra车主实测“打脸”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存疑。即需要4.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既无法有效导流,也难以产生下压力,直接从性能配件变成了“最贵”装饰品。
首批交付的SU7 Ultra车主实测“打脸”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功能存疑。即需要4.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既无法有效导流,也难以产生下压力,直接从性能配件变成了“最贵”装饰品。
这个售价 4.2 万元的选装配置,因宣传与实际功能的巨大落差,将小米汽车推上舆论风口浪尖。